
任弼时,从16岁开始参加革命,18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,到23岁进入中央领导层,他一直在为党、为革命呕心沥血地工作。
对他而言,最大的愿望便是看到革命胜利,这也是他奋斗的目标。为此,他可以付出一切。
经过辽沈、淮海、平津战役,国民党部队和蒋介石遭到重创,我军收复了全国大部分地区,即将成立新的政权。
很快,出席开国大典的名单出来了,上面没有任弼时的名字。而且,是毛主席亲自下令“不准”他参加。
任弼时
作为革命者、五大书记之一,不管是从身份还是资历来说,任弼时都有资格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眼见证新中国的诞生,与天安门广场上几十万军民一起分享这份喜悦。
为什么毛主席不让他参加典礼?背后的真相,令人泪目。
缺席开国大典
1949年1月末,著名的三大战役宣告结束,我军歼灭了150多万敌人,并挺进到长江北岸。国民党元气大伤,主力基本没了,已经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了,其统治即将土崩瓦解。
数十万共产党人奋斗多年,马上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。敌人的力量被大肆削弱,是时候筹备建立新政权相关的事情了。
同年6月,我党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。会上,大家一致同意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。
消息一经传出,举国轰动,因为国人等这一天等了很久,全国人民都在期盼这天快点儿到来。
10月1日,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,三十万军民齐聚于此。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,脸上的喜悦怎么也掩藏不住。大家有说有笑,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。
下午三点整,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正式开始,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人、各界代表、无党派人士代表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。
